台灣疫後中醫利用率提升,民眾熟悉的「清冠一號」是傳承百年前黃玉階精神,他是台灣漢醫執照編號第一人,推動中西醫合作,治瘴癘推公衛,讓福爾摩沙蛻變為美麗寶島。
黃玉階生於1850年,是「台灣列紳傳」排序首位仕紳、台灣漢醫執照編號第一人,他不僅解放纏足,讓女子不必再裹小腳,更鼓勵大眾斷髮不換裝,當時多瘴癘的台灣,因為他力推公共衛生、治療霍亂與鼠疫,促使北台灣社會現代化。
有些人認為中醫守舊、反對現代醫學,但在100年前的台灣並非如此。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近期透過新聞稿回顧首名「台灣漢醫」黃玉階,他說,黃玉階時代的台灣漢醫已經有細菌學概念,會用菌來闡述與疾病的關係,對照同時期的中國中醫,還是以「蟲」的字樣代表傳染源。
黃玉階更促成了台灣漢醫與西方醫學相互協作治病救人,台灣史上首名醫學博士杜聰明也受黃玉階影響。陳麒方進一步提到,台灣百年前已發展出屬於本地漢醫特色,台灣漢醫會用現代醫學病名稱呼,如神經衰弱等,甚至使用抗腫瘤藥會搭配草藥,這些都是當時中國中醫不會使用的。
在21世紀,面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黃玉階留下的治療原則,依然對疫情防治、新藥開發有重要啟迪作用。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昭庚表示,醫學多樣化需有不同呈現方式,台灣中醫在現代醫學尚未發達的年代守護民眾健康,這些重要的記載須有完整分析與研究。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近期發布新書「天醫仁心:黃玉階及其著作研究」,首度完整公開、解讀台灣首名領證漢醫黃玉階其人其事及著作。林昭庚說,這次出版別具意義,強調傳統醫學已正式進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系統,台灣中醫的寶藏應讓更多民眾知道。
中央社、聯合報報導:新書解讀黃玉階 研判百年前台灣漢醫有本地特色
百年前台灣首名領證漢醫黃玉階的著作近日出版成書,書中揭露當時台灣漢醫已有細菌學概念,會用菌來闡述與疾病的關係,可以研判百年前台灣漢醫已發展出屬於本地特色的內涵。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近期發布新書「天醫仁心:黃玉階及其著作研究」,首度完整公開、解讀黃玉階其人其事及著作。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今天舉辦新書發表會,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表示,百年前黃玉階提出的治療原則,迄今仍是重要臨床參考。
黃玉階生於1850年。陳麒方說,回顧黃玉階時代,台灣漢醫已經有細菌學概念,會用菌來闡述與疾病的關係,對照同時期的中國中醫,還是以蟲的字樣來代表傳染源。
他指出,同時台灣漢醫會用現代醫學的病名來稱呼如神經衰弱,使用抗腫瘤藥會搭配皂角刺、山甲、山地草藥等,並且用台語文論述藥方與醫理,這些都是中國中醫不會使用的內涵,可以說百年前台灣漢醫即已發展出屬於本地特色的內涵。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長皮國立表示,百年前中醫外治、內治的技藝,與傳統草藥等,多數透過不同文字模式記載下來,更影響了台灣現代醫學發展,並與主流西方醫學相互協作治病救人,在疫情期間讓世人注意到傳統醫藥的價值。
黃玉階後人施建仁說,黃玉階提倡放足、推展公共衛生、建立醫療與宗教規則,更影響北台灣現代化。
1名32歲女子月經不規律,有牛皮癬10年以上病史,因早發性卵巢衰竭,婚後求子艱辛,西醫調經未果轉求助中醫,以疏導肝氣等治療,按時服藥不到1年,成功懷孕生下健康男寶寶。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曹偉今天在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研討會分享「早發性卵巢早衰中醫治療優勢」,他說,早發性卵巢衰竭並非現代醫學才開始關注,中醫古籍文獻早已記載,包含明朝成書的景岳全書婦人規等都有提到,可歸屬於中醫的閉經、不孕、血枯的範疇。
曹偉說,根據中醫病理分析,腎是血氣之根,主生殖,所以腎對於月經的產生及維持有主導作用,精與血之間存在相互滋生和相互轉化,血的化生,有賴於腎中精氣的氣化,腎中精氣的充盈,有賴於血液的滋養。早發性卵巢衰竭不僅與腎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不孕症多數有肝問題。
曹偉解釋,早發性卵巢衰竭病程長,治療困難,常見症狀是閉經、不孕、陰道乾澀、性冷淡,導致夫妻關係緊張,家庭生活不和諧,妻子常多思慮、擔心很多事情,因此患者容易肝氣鬱結。早發性卵巢衰竭治療需健脾補腎,疏肝養血,活血化瘀,以利氣血疏通。
曹偉表示,早發性卵巢衰竭定義是40歲以內女性停經4個月以上等情況,女性小於40歲發生率約為1%、小於30歲約0.1%,早發性卵巢衰竭與更年期不同,發生機轉仍不明,但可歸納3種可能,包含胎兒期生殖細胞數目比較少、生殖細胞加速萎縮或出生後生殖細胞被破壞。
曹偉提醒,未病先預防非常重要,女性平時要注意月經改變,當月經稀發或過少、延後、過早、閉經、性慾減退等,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就要立即就醫,當心卵巢早竭的出現;至於卵巢早竭患者經治療後規律月經,仍須繼續用藥防復發。
中華日報
卵巢早衰是指年齡小於40歲且持續4到6個月沒有月經或是月經量少,發生率約為1%。1名32歲女子月經不規律,證實為早發性卵巢衰竭,婚後求子經西醫調經未果轉求助中醫,以疏導肝氣等治療,按時服藥不到1年,成功懷孕生下健康男寶寶。
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曹偉指出,早發性卵巢衰竭並非現代醫學才開始關注,中醫古籍文獻早已記載,包含明朝成書的景岳全書婦人規等都有提到,可歸屬於中醫的閉經、不孕、血枯的範疇,中醫病理分析,腎是血氣之根,早發性卵巢衰竭不僅與腎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且不孕症多數有肝問題。
桃園長庚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呂怡瑾指出,卵巢早衰的患者,臨床問診會發現大半長期熬夜或有過度或錯誤減肥的病史,建議此類患者規律地作息、飲食適量,藉由改善生活習慣而達到體內的氣血平衡。
曹偉指出,早發性卵巢衰竭病程長,治療困難,常見症狀是閉經、不孕、陰道乾澀、性冷淡,導致夫妻關係緊張,妻子常多思慮、擔心很多事情,因此患者容易肝氣鬱結。早發性卵巢衰竭治療需健脾補腎,疏肝養血,活血化瘀,以利氣血疏通。
呂怡瑾表示,臨床上中醫對不同患者會開出不同的藥方,但一般而言,10到20歲女性常使用女貞子和旱蓮草,來滋補肝腎補充先天不足;20到30歲女性用藥偏向滋補肝腎陰為主;30到40歲女性則會增加睡眠用藥。
曹偉提醒,未病先預防非常重要,女性平時要注意月經改變,當月經稀發或過少、延後、過早、閉經、性慾減退等,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就要立即就醫,當心卵巢早竭的出現;至於卵巢早竭患者經治療後規律月經,仍須繼續用藥防復發。
Comments are closed